援川教师杜俏莹:千里奔赴,在川西高原播撒“希望的种子”
|
|||
|
|||
杜俏莹,黄岩区北城街道中心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黄岩区小青橘青年讲解员,今年8月,她告别家人,与团队的教师们一起踏上了前往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的支教之路。 杜俏莹与教师行业的结缘,宛若一颗不期而遇的星辰,在高中时代被班主任陈老师温柔点亮。于杜俏莹而言,陈老师是一位严谨的老师,更是一位温暖的朋友,笑容如春日暖阳,驱散学习路上的阴霾,“印象最深的是她生动有趣的课堂,在她挥舞的粉笔下和滔滔不绝的讲解中,枯燥的数字变得好玩起来。”每当提及那段高中学习时光,杜俏莹的眼中总闪烁着怀念与感激的光芒。她常常笑谈,正是陈老师那独具匠心的授课方式,悄然间在她心田播撒下了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种子。 援川期间,杜俏莹与教研团队一起积极参与当地学校的教学工作,根据当地教研室的安排,了解当地的教育教学情况。“下阶段,我们团队计划以展示课、开展各类讲座等形式,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为当地老师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杜俏莹说。随着调研与教学的深入,调研团队意识到,这里的学生情况与浙江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了教学重点的截然不同,仅凭一己之力,在短短的一学期内想要带来显著的改变,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当看到孩子们脸庞上挂着的羞涩笑容,以及他们眼中闪烁的纯真与清澈时,杜俏莹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既然已经来到这里,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点什么,这份初心与使命感让她坚信,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援川教师,杜俏莹在踏上新龙这片土地之初,便深谙融入与尊重的重要性。她深知,要在这片多民族共融的土地上有效开展教学工作,首要任务是深入探索当地的民族历史脉络,秉持对宗教文化的深切敬意,牢固树立“四个共同”的历史观,以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细致入微地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她努力与当地居民构建起一座座理解与友谊的桥梁,以自身良好形象促进了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和谐融合。未来,杜俏莹将继续坚守在新龙县,在教育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更多的孩子们带去希望与光明。因为她坚信,每一粒种子都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每一份付出都会在未来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
|||
信息来源:团黄岩区委 | |||
打印
关闭
|
|||
|
|||